早上起床困得睁不开眼?
爬个三楼就像参加了场马拉松?
脸色蜡黄像蒙了层土?
吃饭时总不自觉想把脚踩在凳子上?
......
这可不是什么“懒人综合征”
而是您的气血余额不足!
从中医角度看,经常在吃饭时想踩东西、找支撑,很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。
中医专家表示,当人体气血亏虚时,会下意识地寻求外在支撑,这是一种代偿行为——身体在默默告诉你:“我有点撑不住了”。
喜欢蹲下的人也是一样的情况,气血不足的人常感觉疲惫,而蹲下时,腿部、臀部的肌肉都得到了挤压,下肢血液能够更快回流到心脏,气血流畅,从而促进心肺血液循环,缓解劳累感觉。
还有很多类似的“舒服姿势”,其实正在悄悄消耗你的气血。
1. 看手
手的温度:假如手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,代表人气血充足;假如手心偏热、出汗或手冰冷,则是气血不足。
2. 看睡眠
入睡困难、易惊易醒、夜尿多、呼吸重或打呼噜,则是气血不足。
3. 看运动
运动时出现胸闷、气短、疲惫,难以恢复的状况,则气血不足。
4. 看眼睛
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,俗话说“人老珠黄”,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、发黄、有血丝,这就表明气血不足了。
1. 食材补血
中医经典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,有很好的养血散寒作用。煲汤熬粥时加入红枣、红糖、山药、茯苓、龙眼肉、莲子等,也有补益气血的功效。
2. 药物补血
人参、党参、黄芪、白术等药物能够补气;当归、白芍、阿胶、熟地这样一类药物能够养血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理。
3. 早睡养肝
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,让肝脏有时间修复和藏血,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。
4. 睡前泡脚
每天晚上8点到9点泡脚为宜,水温不要超过40℃,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
5. 适当运动
长期不运动易导致循环不畅,气血生成受阻,可导致血虚。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新陈代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