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世界心脏日,传递的核心理念是“律动不息”,呼吁大家能够了解心脏相关疾病,强调心脏健康需要长期关注和日常呵护,并主动采取行动守护心脏健康。
心脏是人体最“勤奋”的器官。虽然只有拳头大小,但它自胚胎时起就开始跳动。心脏将血液泵出,经血管供应身体各部的氧气和营养需要。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整体寿命。
近年来,随着社会节奏持续加快、职业压力不断累积,以及长期不规律的作息和营养失衡等不良生活方式蔓延,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形势日益严峻。数据显示,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.3亿,因此,保护心脏健康,预防心脏疾病,已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可忽视的责任。那我们要如何守护心血管健康?
-
在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,血管内皮细胞受损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在血管内皮堆积,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。
-
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斑块。越早对斑块进行干预,就越容易逆转。
-
约80%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。最重要的预防途径是健康的饮食习惯、适量的身体活动、避免吸烟以及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标。
第二大关口
长期降脂抗栓、降低交感,
预防心梗突发
-
由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、血流冲击等影响,不稳定斑块易破裂并形成血栓,一旦血栓完全堵死冠状动脉,心肌就会因缺血缺氧快速坏死,引发心肌梗死。
-
心梗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前往有救治条件的医院,有条件也可尽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,减少闭塞性血栓形成的风险。
-
心梗的支架手术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半,另一半则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。
-
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,病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,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。
-
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肥胖以及有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是心衰高危人群,应及早控制危险因素,如出现呼吸困难、运动耐量下降、疲乏、水肿等症状需尽快到医院检查。
-
心衰患者免疫力较弱,要特别注意保暖,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,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,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。
-
心衰患者需要严格遵循指南规范治疗(GDMT),以此改善预后。